12月30日,中共中央组织部对150个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,我市退休干部郑文卿入选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。
郑文卿是一名退伍老兵,退休前长期在八公山区公安战线工作;退休后,他不忘初心、奉献余热,在八公山区山王镇担任人民调解员。十多年来,带领“老娘舅”团队化解各类纠纷960余件,其中重大信访矛盾纠纷60余件,件件处理得让党和政府放心、信访群众满意,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“郑老舅”。
老骥伏枥,倾心奉献解民忧
八公山区山王镇地域广、人口多,城乡交错、汉回杂居,曾经相邻权益、宅基权属、土地承包等方面矛盾纠纷频发。为了助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结合当地“娘亲舅大”的习俗,2010年8月,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郑文卿带头组建起“老娘舅”调解小组,成为一名“老娘舅”调解员。从那时起,谁家里有个大事小情,有个邻里矛盾,都喜欢来找他……
由于退休前长期工作在公安一线,郑文卿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,退休后,他坚持学习人民调解知识,面对打电话和上门咨询的群众,总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。他常说:“我做调解工作既不是为了钱,也不是为了名,只是纯粹地想为社会做点事,为政府分担点压力。当一件矛盾纠纷成功化解,当事双方心平气和地签下调解协议、露出笑脸时,我这心里啊比谁都高兴。”
无私奉献,真情付出促和谐
在调解工作中,苦和累是常态。郑文卿患有腰间盘突出,站立时间稍微久点,就会腰酸背疼,苦不堪言。退休后不久,患上了糖尿病,每天要打胰岛素,前几年又查出患有胆囊肿。调解中为了不失约,郑文卿时常克服身体的不适,坚持与当事人见面。一次,为了见当事人,他在零下六七度的冰天雪地里徒步走了十多公里。
在深入村、社区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,有时会错过饭点,郑文卿从不在村委会、居委会吃饭,更不在当事人家吃饭。“吃自己的,心里踏实!”每当这个时候,他就自掏腰包,请调解团队的老同志在就近的小吃店吃饭。一次,施工队老板小蔡与雇工小蒋发生因公受伤补偿纠纷,当调解到第三天傍晚的时候,双方思想都开始转变,有达成和解的希望。于是,郑文卿趁热打铁,对他们说:“只要你们达成和解,今天晚上我请你们吃饭。”大家被郑老舅的热情所感动,顺利达成了补偿协议。事后小蔡调侃道:“只听说当事人请调解人吃饭的,还没听说调解人请当事人吃饭,今天您可让我开了眼!”
释法明理,讲透道理暖透心
作为金牌调解员,郑文卿被聘请为八公山区法院人民陪审员、司法监督员,参与了120余件案件的庭审,真诚服务和公平公正得到广大群众认可。
对于调解工作,郑文卿有一套自己的方法:拉家常、摆道理、叙乡规、讲法律。对于情绪激动者,先安抚舒缓情绪,一杯热茶、几句暖心话引导他们有话好好说,既要两头劝,又要把话讲在明处,让双方都明明白白,讲究公平公正,找准切入点,对症下药,最终促使双方化解纠纷、握手言和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
2022年1月,村民老张急匆匆找到郑文卿,“别急,喝口水,有话慢慢说”。经过耐心交谈,了解到当地为保障重点工程落地正在进行征地拆迁,老张的石料厂地址恰在征地范围内,按照国家政策,可以得到补偿12万余元,正准备签协议的老张却被同村村民老牛拦下。原来,上世纪九十年代,老张买下石料厂与老牛合伙经营。后来老牛外出打工,口头提出将自己的份额无偿转让给老张。如今面临拆迁,老牛表示当时没有书面协议,不作数,要求与老张对半分征迁款。郑文卿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:“人无信不立。咱们山王镇人讲究一口唾沫一个钉,说出去的话怎么能不算呢?”“老张,你看老牛家生活确实比较困难,能不能照顾一下呢?”最终,在郑文卿的悉心调解下,双方达成一致协议,老张得款项的65%、老牛得款项的35%,双方握手言和,征迁工作有序推进。
曾获荣誉
多年来,在人民调解这条路上,郑文卿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,被中央文明办授予“中国好人榜——助人为乐好人”,司法部授予“全国人民调解能手”,中共安徽省委授予“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”,省委老干部局授予“全省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活动之星”,省司法厅授予“全省十大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” “全省十大法治人物”,省委宣传部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授予“安徽最美退役军人”,省关工委授予“安徽省‘十佳’五老提名”,中共淮南市委授予“淮南市优秀共产党员”,市委组织部、市委老干部局联合授予“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、全市“四好”离退休干部党员,市委政法委、市中级人民法院、市司法局联合授予“全市矛盾化解先进个人”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、淮南军分区政治工作室、淮南日报社联合授予“淮南市最美退役军人”等荣誉。
在郑文卿的影响带动下,山王镇11个行政村、4个社区构建起“老娘舅”调解网络,并吸纳30名威望高、业务素质强、群众基础好的老同志充实到村级“老娘舅”调解队伍。如今,郑文卿仍在人民调解的岗位上,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。